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天顺营子资讯

本站推荐

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在创新
来源/作者: 点击数:1343 更新时间:2014-05-17

  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在创新

  李继明

  中国以快速进入老年社会。现在中国老人总数的绝对值居世界之冠,未富先老,它给中国多数家庭和老人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压力。据权威部门统计公布: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突破2亿大关,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口1000多万,在本世纪中叶2053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数值4,87亿人,占人口总数比重由目前的13.7%,上升到34.8%,2015至2035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1倍,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比例接近1/4。预示中国社会4:2:1家庭模式,采取家庭养老的话,子女基本不能上班而要全部在家侍奉老人。可以想象老龄社会将是国家和家庭多么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养老的最大难点在农村,现在,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总数近70%,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能否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一个政府亟待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长久以来,人们过多地关注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如果说养老三要素是:“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按着这三个要素来衡量的话,城市养老现在还欠缺,那么,农村老年人养老可以说现在还没有步入正轨。

  中国农村养老难点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农村,农民还没富起来,手中钱少,享受不到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家里缺人,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缺少生活照料,更谈不上精神抚慰了。我国农村养老难题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最佳方法是创新适合农村养老的新模式。

  如果我们的目光不只聚焦在社会养老和农村养老的条件上,我们的思维也不只停留在指望政府解决养老的阳光雨露上,我认为政府全资推动城乡养老的阳光雨露普照大地是可想而不可及的。在养老问题上,尤其在农村养老问题上,等和靠政府出钱出人来安排很难做到,老人生命有限,不能耽误和浪费时间。国家庞大的农村养老摊子,政府能做的只是点到的帮扶,永远不会是全面的包揽,政府安置解决农村养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现在虽说国家富裕了,国家每年公共财政收入都在两位数增长。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总收入达到11,72万亿人民币。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国投入养老事业的资金却仅为2500亿人民币,能分解到农村养老事业的钱就更少了。可见政府资金的投入远远滞后于农村快速老龄化的现实。

  如果我们把农村养老问题的目光再放宽一些,态度和行动更积极一些,变把指望政府拨资金建养老设施的一个积极性,为老人自己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积极应对自身的养老问题的两个积极性,我认为农村养老难题的解决将会容易起来,农村养老一定要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乡村组织领导抓养老工作的认识也很重要,不要一提农民养老问题就手心向上,好像农民养老上级不拨资金基层就什么也不能做,乡村领导等、靠、要的思想态度实际使农村养老工作更难进展。

  我们要乐观的看到,国家财政拨付农村养老资金是有限的,社会可挖掘养老资金的潜力是无限的。现在,我们国家不是改革开放前一穷二白的国家,人们也不是那时面带饥色的人们。那时,国家底子薄,人们手里都没钱,温饱都难解决,何谈养老。现在,时代不同了,社会贫富差距虽很大,但毕竟社会的总财富量大大增加。就连浪费也是惊人的,媒体有一则公益广告大意是;我国一年餐桌上的浪费折合人民币就达2000亿,足够2亿人口一年吃的粮食。可见社会财富总量之大,只要人们把手指缝漏下的钱聚在一起,解决农村养老也用不尽。

  现在,我国农村新合作医保已基本实现农业人口的全覆盖,这为农村养老解决了一大难题。根据我国农村很多地区经济还欠发达的现状,先在广大农村推广初级养老模式很必要(要定参考标准),让农村老年人能吃饱穿暖,有房子住,村村有专人负责把老人的事管起来,专人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农村老人生活很不易,他们一个肩膀要挑起为外出打工子女照看孩子的家务,另一个肩膀还要承担供应城市农产品重担,老年人现在基本成了农村社会的脊梁。关心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是农村基层领导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在养老问题上社会也要有一句口号,让人们形成共识,那就是“人人都会老,关怀老人的今天就是关心自己的明天”。

  城镇养老和农村养老从表面看是两个不同区域的养老 ,实际应把全国老年人养老看成一盘棋,只有实现城和乡养老的互动,城镇和乡村养老各自的难棋才能走活。我们该如何看待老人群体,老人是社会的包袱,还是社会的财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随之带来人们寿命的延长。现在,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73岁左右,人在60多岁时还是能干工作的时候,所以在老龄社会,发展有老人参与的老年产业,是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家有一老,胜有一宝”是民间谚语,尤其在农村60多岁的老人多数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老年人不是社会的包袱,老年人一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去年,我正式退休了,为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回到我当年插队的地方,故地重游,很想为第二故乡做点公益事情。经过考察和征得村民们的意见,最后决定为方便村民出行和下地劳作,在村前的碧流河上捐资建造一座桥,村民们给桥起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子,叫“北京知青桥”,为建好此桥,我多次往返北京和赤峰克旗之间。40多年过去了,我当年插队时在一起干农活的农民伙伴,现在都进入了老年,我也很自然的对农村养老问题产生兴趣。我发现当地村级养老相关设施还是空白,村民沿袭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村子的变化不大,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村子老龄化很典型,土地基本还没流转,各家老人基本还用传统方式耕种着自家的承包地。我对村子养老状态经过调查了解后,联想现在城市养老情况,自己头脑里在构思一个城和乡经济互助养老的新模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城和乡在养老资源方面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各自存在着不足,如果尝试一种城和乡经济互助养老新模式,也许是探索走出农村养老困局的新路,也许还能拉动一个养老的新产业。城镇养老相对农村养老有经济优势,还有卫生和组织领导等优势。农村最大的养老优势是自然资源优势,蓝天白云,新鲜空气,淳朴民风,无公害的农产品,还有人力资源优势,养老用工费用低。并且越是相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这种优势越突出。

  如果农村的乡镇和城市的社区在养老工作能挂钩,乡村首先成立“乡城互助扬(养)老合作社”(这是我拟的名,下面简称合作社),我在合作社名称中,用了一个“扬”字替代一个“养”字,“扬”意在发扬老人的市场经济作用,要用“养”字则不然,“养”是彻底闲下来,靠社会,靠家庭,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试想中国社会将来要把人口比例近四分之一的老人养起来,国家会坐吃山空。就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也是不能办到的。国家早重视老年产业的发展,早主动,否则,老龄社会越持续进展,社会养老难的问题会越突出。创造老年幸福生活离不开老人自己的双手,尤其农村养老,增加福利待遇,改变现状,创办“乡城互助扬老合作社”经济实体有前景,老人参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获利用于养老事业,是积极的养老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当然,这种合作社的人员结构也要有年龄档次,让身体健康条件较好的老人多入社。合作社和城市社区挂钩后,也可以充分吸纳城市老人也加入合作社成为会员。现在交通方便和通讯发达,乡城双方会员组织密切沟通后,城市社区老人和群体,需要什么绿色农产品,合作社就可以种植、养殖什么。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自然环境保护的相对越好,产地农牧民手里的东西价格也低廉。为什么城市市场上的农产品价高呐?实际利润都肥了中间商。就拿我插队的地方,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光明村为例,当地村民自己放牧的草原羊,宰杀成本肉价也就在23元左右,都是上好的放牧草原羊肉,超市一般羊肉标价在40元左右,超市的土豆、胡萝卜、每斤也在2元左右,在村民手里挑着买每斤也就6—7角钱,柴鸡蛋和其它蔬菜就不必细说了。总之,总体均价都要便宜40%左右,现在交通方便,物流发达,合作社和社区会员挂钩,把中间商所得利润的一半能让合作社获得,乡村合作社老人也是好生活了。城市老人和社区居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生活成本,得到实惠,这是乡、城双方老人互赢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合作社有了经济收入,可以建条件较好的乡村养老设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筹集七、八十万元就建一个不错的小型养老院,城市身体条件许可的老人会员,常到乡下走走,在农村养老院小住一段时间,住自己合作社的房子,吃自己合作社的农家饭,合作社收取最低费,城市老人全当新式的旅游,个人养老生活和农村老年事业发展双丰收。既富裕和拉动了乡村养老事业的发展也降低了城市老人的养老成本,市场运作,乡城互助,前景广阔。另外,市场所售老年用品,如;轮椅,手杖,病床等,家庭老人离世后,这些东西的二次消费有了地方,社会节约了资源,农村老人也节约了开支。乡村养老难,难在关门养老,乡村、城镇在养老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动起来,养老事业之路会越走越宽。

  现在城市中的老人群体,当年知青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有过农村生活经历,了解农村,现在进入老年再为农村养老事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老年生活的乐趣。我现在还只是纸上谈兵,乡城互助“扬老”前景是美好的,具体工作还要脚踏实地去探索。也可以说我替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老人做了一个粗线条的梦,一个正能量的梦,梦想成真,还要靠大家的圆梦行动。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