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站要闻

本站推荐

内蒙古日报 最新高金祥访谈
来源/作者: 点击数:2009 更新时间:2021-07-13

  内蒙古日报 最新高金祥访谈http://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11-09/24/content_864424.htm

  2011年9月24日

  **********************************************************************************

  转型迎来满目春

  ——探析赤峰学院转型发展之道

  高金祥  赤峰人,研究生学历。中共赤峰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副会长,内蒙古高校思政研究会副会长。曾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内蒙古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工作,2010年9月任赤峰学院党委书记。

  ●徐永升

  到今年9月,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高金祥刚好履职一年。那么,作为新一任学院的党委书记,他带来了怎样的办学思想?在打造教育品牌和开放办学方面有怎样的创新思维?学院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中又有怎样的生动实践?

  初秋时节,笔者走进赤峰学院。一杯清茶,一个小时,高金祥书记以他直爽的方式,对笔者娓娓道来。回顾过去,定位现在,展望未来,他数字成竹在胸,逻辑清晰缜密,思维活跃开放。这背后,蕴涵着他对高等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律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对实际工作的深入调研与理性思考,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

  审时度势:

  发挥优势直面困难迎接挑战

  和高金祥对坐,笔者不仅嗅到他诗人的儒雅之气,还能感受到多次赴京挂职的他所具有的思想高度。

  8年时间,赤峰学院成长为一所多科性大学,这背后凝结着历届领导的心血。高金祥谈起学院多年积淀起来的办学基础和优势如数家珍。

  如今,学院已有39个本科专业,59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九大学科门类。专门史、蒙古学、口腔医学和理论物理等已成为学院的重点学科。师资队伍中博士、硕士占42.25%,高级职称教师占50%,近3年来全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平均达到10%,一些学科的考研录取率已经达到30%-40%,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学院已拥有2个省级科学研究基地,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研究,在自治区乃至全国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同时学院的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附属中学3个附属单位发展的态势良好。完善的学科构架、雄厚的师资队伍、浓厚的学术氛围、附属单位的战略支撑,开始让学院的发展强筋壮骨。

  “然而在新形势下,学院还面临着来自内部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来自外部的挑战和压力!”高金祥话锋一转,谈到学院目前的困境。从外部看,上有老牌高校领跑的标兵,下有高职高专的追兵,特别是在生源绝对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自治区整体上压缩招生规模,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赤峰学院在夹缝中生存,竞争形势严峻;从内部看,与老牌院校相比,在经费投入、师资队伍、科研能力、专业学科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上,高金祥还感觉不足。

  面对重重困难的考验,学院的决策层认识到:既不能走规模扩张的老路,也不能简单盲目模仿走老牌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只有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加强内涵建设、明确服务面向、开门开放办学,才能突出重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目标是把赤峰学院办成一所综合性的赤峰大学!”高金祥坦言:“做官更要做事,作为一名赤峰人,办不好自己的大学我内心有愧!”

  打造品牌:

  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

  “当前高校生源普遍萎缩,赤峰学院如何才能化解这个难题?”面对笔者这样的疑问,高金祥的一番阐释让人豁然开朗:盖大楼、增专业、扩大招生这些办学的外延扩张固然重要,但扩张是有限度的。吸引生源,内涵建设是关键,只有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树立学院的品牌。而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凝练特色则是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金祥上任伊始,便开始引导教职员工树立主流价值观,以此凝聚人心,同时投入大量的精力,着手建立现代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原来学院的300多条规章制度,已不适合新形势的发展。从去年开始,学院各部门对原来的制度逐条逐句的进行梳理,废了30多项,改了60多项,立了30多项。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办学,按制度办事减少了工作上的随意性。

  如何提高办学质量?高金祥认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尤为关键。在人才培养上,要明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将有限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重点支持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如今,多管齐下使学院的办学质量显著提高,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近3年来,赤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205名毕业生中,在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达到76%,有40多篇毕业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有29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学院已连续3年代表自治区赴京参加“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成绩在自治区名列前茅。

  特色,是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学院在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学院承办了每年一次的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以此为平台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建立学者互访讲学机制。如今,红山文化已蜚声海外。但高金祥还不满意,“仅仅以此为特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凝练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其他特色。同时,还要结合赤峰的产业特点和自然资源,凝练出新的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

  为了弥补多年来的基本建设欠账,今年赤峰学院同时实施了6项重点工程。在一张高水准的规划图上,一个个项目棋落盘中。投资8000万元近3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已经开建,引资4000万元2.2万平方米的宿舍楼已经动工,园林式景观带、学生食堂改造等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新学期学生返校惊呼:“一个月时间,学院旧貌换新颜!”

  服务地方:

  服务面向转型从抽象到具体

  作为地方高校,赤峰学院的办学应如何定位?“要坚持区域性、地方性,要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突出特色!”高金祥经过深入调研后,旗帜鲜明地提出:赤峰学院是赤峰人民的大学,赤峰人民的大学要由赤峰人民共同来办。

  “省地共建共管,市管为主”是赤峰学院的特殊管理体制。学院科学地处理这种“双重管理”,让“双重管理”变成“双重优势”“双重关怀”,使学院在多方呵护下茁壮成长。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和教育厅、财政厅、卫生厅、发改委等部门的领导多次到学院考察;赤峰市党委、政府领导和市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国土局、科技局、体育局、住建委、慈善总会和各旗县领导多次到学院调研。各方领导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了支持和倾斜,解决了学院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服务面向转型理念的提出,让服务国家建设这个抽象的服务面向变为服务地方的具体服务面向。精准的服务定位,让赤峰学院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实现了“鱼水之和”。

  然而,要真正融入赤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还必须创新育人模式,找准科研方向。明确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围绕哪些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为谁服务,如何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服务面向的转型,带来育人模式的嬗变。学院从应用型专业建设入手,着力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方面打造应用型专业。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资源勘探工程、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口腔医学、物流管理等一批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目前,在学院的39个本科专业和59个专科专业中,应用型专业已经达到了50%以上。从加强实践教学入手,建立了115个实验室、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4个校外实习基地。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锤炼中得以提升。打造应用型专业,需要配置优秀的教学团队。学院提出了建设“百名博士工程”,每引进一名博士给予一次性人才引进费20万元。目前,学院已有16名博士学位教师。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得众多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今年又有9名博士与学院签约,将来学院工作。

  服务面向的转型,开启了科研转向的破冰之旅。去年以来,学院鼓励广大教师走出校园,走进工厂、企事业单位、农村牧区,深入调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在2011年赤峰市社会科学的68个重点科研项目中,学院获准立项52项,范围涵盖了赤峰市历史文化、旅游经济、物流、生态环境、节水灌溉、农牧业生产方式、中小企业融资、民族音乐、学前教育、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领域。这些涉及产业开发、产品改良、技术改造等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完成后,将会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多元办学:

  由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型

  “办好赤峰人自己心目中的综合性大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定势,采取向上发展、向下延伸、向外联合的办学思路,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领域!”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的开放办学思维,凸显了高金祥开放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

  校地、校企合作,让专业建设在呼应地方产业发展之需的同时,促进了社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向学院集聚。目前,学院与红山区的全面合作已经启动,巴林左旗、翁牛特旗、敖汉旗等与学院联合开发契丹辽文化、兴隆洼文化等重大项目正在深入推进。与赤峰市国土资源局一起设计新增地质勘探、采矿选矿、测绘、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专业的初始方案,形成了共建大型地矿实验室和地矿设计院的合作意向。学院还与赤峰市环保局合作,共同培养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共同开展环保项目研究。环保局开放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学院的化验基地和实习基地,学院聘请环保局有关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双方共享实验室,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学院还采取以市场换资源的方式与联通公司合作,联通公司出资2000多万元为学院建成了高标准、高性能的校园网。同安博集团、巴林石集团、大连大冶轴承集团等企业签署了联合定向培养人才协议。

  校际合作办学,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实力和水平,而且让专业建设变“近亲繁殖”为“远缘杂交”。英语是赤峰学院藉以打造国际化人才的老专业,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合作,给这个专业带来勃勃生机。学生大一在学院就读,大二、大三在上海委培,大四再回学院学习。合作交流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按照这种3+1的模式,学院还同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办学关系。学院还与辽宁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学术硕士研究生班;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举办了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同时向下延伸,与赤峰第一职中、赤峰卫校等赤峰地区4所最有办学品牌的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了“3+2”模式的联合办学。在国际合作方面,与蒙古国国立大学合作,开设了共同培养研究生项目,主攻考古学和北方民族史专业,学生在学院就读1年,在蒙古国学习2年,即可取得硕士研究生文凭。今年,学院还与韩国湖南大学合作开办了护理、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每个专业引进韩国10门课程,使用韩语和汉语双语教材,骨干课程由韩国教师用韩语主讲。国际合作,打开了学院面向世界办学的视野,让赤峰的高等教育走上了国际化之路。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